MP159是一种镍基高温合金,专为极端高温、高压及强腐蚀环境设计。其以优异的高温强度、抗氧化性和耐疲劳性能著称,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、能源装备及化工领域。厚度≥0.3mm的钢带形态使其适用于精密部件制造,如涡轮叶片、紧固件及高温密封结构。
MP159的合金设计以镍(Ni)为基体(占比约25-30%),通过多元元素协同强化:
钴(Co,15-20%):提升高温稳定性,抑制晶界弱化。
铬(Cr,19-21%):形成致密Cr₂O₃氧化膜,增强抗氧化/硫化腐蚀能力。
钼(Mo,6-8%):固溶强化,提高抗蠕变性能。
铁(Fe,≤1.5%):调控成本与加工性。
钛(Ti,0.4-1.0%)与铝(Al,0.1-0.5%):形成γ'相(Ni₃(Al,Ti)),实现析出强化。
微量元素(B、C等):优化晶界结合力,抑制裂纹扩展。
高温强度
650℃下抗拉强度≥1000 MPa,屈服强度≥700 MPa,显著优于传统不锈钢。
在800℃短期暴露后仍保持高韧性,适用于间歇性高温工况。
抗氧化与耐腐蚀性
在900℃以下空气中氧化速率<0.1 mm/年,含硫环境中耐蚀性优于Inconel 718。
疲劳与蠕变性能
高频疲劳极限(10⁷周次)达450 MPa(室温),高温下抗蠕变断裂寿命超1000小时(650℃/300 MPa)。
物理特性
密度:8.3 g/cm³;熔点:1320-1390℃;热膨胀系数:12.5×10⁻⁶/℃(20-600℃)。
制备工艺
熔炼:真空感应熔炼(VIM)+ 电渣重熔(ESR)双联工艺,确保成分均匀、杂质含量低(O、N≤50 ppm)。
热加工:锻轧温度1100-1150℃,终轧温度≥900℃,避免晶粒粗化。
冷轧成形:厚度≥0.3mm钢带需经多道次冷轧,中间退火温度980-1010℃(Ar气保护),总变形率≤80%。
热处理
固溶处理:1150-1180℃保温后水淬,溶解第二相。
时效处理:720℃×8h + 620℃×8h,空冷,析出均匀γ'强化相。
表面与尺寸标准
表面光洁度:Ra≤0.8μm,无划痕、氧化皮。
厚度公差:±0.02mm(0.3-1.0mm带材),宽度公差±0.1mm。
检测规范
无损检测:超声波探伤(符合ASTM E2375),确保无内部缺陷。
金相分析:晶粒度ASTM 6-8级,无σ相、碳化物偏聚。
力学测试:按AMS 5841标准进行高温拉伸、硬度(HRC 35-42)及弯曲试验。
航空航天:发动机涡轮密封环、高温螺栓、燃烧室衬套。
能源工业:核反应堆热交换器管、燃气轮机叶片。
化工设备:高温高压阀门、裂解炉管件。
医疗器械:耐腐蚀手术器械、高温灭菌部件。
MP159钢带通过优化的成分设计与严格工艺控制,在高温强度、耐蚀性及加工性之间实现平衡。其≥0.3mm的薄规格产品兼顾轻量化与结构可靠性,是高端装备制造的理想选择。采购时需重点关注供应商的熔炼工艺认证(如NADCAP)、批次检测报告及长期高温性能数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