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新闻中心

媒体资讯

媒体资讯

镍基合金热轧棒Nimonic PE13百科解析

发布:sonhooalloy 浏览:8678次

镍基合金热轧棒Nimonic PE13百科解析

一、核心化学成分
Nimonic PE13属于镍-铬-钴基沉淀硬化型高温合金,其成分设计兼顾高温强度与抗氧化性:

  • 基体元素:镍(Ni)占比约50%,形成稳定的奥氏体结构。

  • 关键合金

    • 铬(Cr)13%:提升抗氧化/腐蚀能力,形成致密Cr₂O₃保护膜。

    • 钴(Co)20%:增强固溶强化效果,稳定高温组织。

    • 钼(Mo)3%:提高蠕变抗力和耐蚀性。

  • 沉淀强化相

    • 钛(Ti)3.0% + 铝(Al)1.5%:形成γ'相(Ni₃(Al,Ti)),主导高温强化。

  • 微量元素

    • 碳(C)≤0.15%:控制晶界碳化物,优化韧性。

    • 硼(B)≤0.01% + 锆(Zr)≤0.1%:强化晶界,延缓高温裂纹扩展。


二、执行标准与规范
该合金生产及验收遵循严格国际标准:

  • 材料标准

    • AMS 5708(美国航空航天材料规范):覆盖热轧棒材及锻件的化学成分、力学性能及检测要求。

    • BS HR 504(英国标准):规定热轧棒材的尺寸公差与工艺控制。

  • 工艺标准

    • 热加工温度范围:1050°C–1180°C,终轧温度≥950°C。

    • 固溶处理:1150°C–1180°C保温后快冷(水淬或空冷)。

    • 时效处理:700°C–750°C保温16–24小时,析出均匀γ'相。

三、核心性能优势

  1. 高温强度

  2. 750°C下抗拉强度≥650 MPa,持久强度显著优于304不锈钢。

  3. γ'相在800°C以下保持稳定,抵抗蠕变变形。

  4. 抗氧化性

  5. Cr₂O₃与Al₂O₃复合氧化膜可在1000°C长期防护基体。

  6. 工艺兼容性

  7. 热轧态棒材可通过锻造、机加工制成管坯,适应旋压、冷拔等制管工艺。

四、生产流程关键点

  1. 熔炼:真空感应熔炼(VIM)+ 电渣重熔(ESR),确保低杂质(S、P≤0.015%)。

  2. 热轧

  3. 铸锭均匀化处理后,经多道次轧制细化晶粒(ASTM 5-7级)。

  4. 终轧后快速冷却抑制晶界粗化。

  5. 热处理

  6. 固溶处理:溶解初生碳化物,获得过饱和固溶体。

  7. 时效处理:调控γ'相尺寸(20–50 nm),平衡强度与韧性。


五、典型应用场景

  • 航空发动机:燃烧室火焰筒、涡轮外环支撑件(工作温度650°C–800°C)。

  • 能源领域:燃气轮机高温螺栓、核电热交换器管材。

  • 化工设备:耐氯离子腐蚀的反应器管道。

六、采购注意事项

  1. 认证要求:需提供AMS 5708合规的材质报告(含熔炼批次、热处理曲线)。

  2. 检测项目

  3. 室温/高温拉伸试验(RT至815°C)。

  4. 晶间腐蚀测试(ASTM G28 Method A)。

  5. 超声波探伤(EN 10228-3 Class B)。

  6. 替代风险:慎用成分近似的Nimonic 80A或PE16,其钴含量较低(PE13含20%Co),高温稳定性存在差异。


本解析聚焦Nimonic PE13合金的成分设计逻辑、标准符合性及高温性能本质,为采购决策提供技术锚点,适用于高温承力管件选型评估。



  • 13918129114
    24小时服务热线
  • chinasonhoo@163.com
    企业邮箱
  • 上海市奉贤区奉浦大道111号
    商虎地址
Copyrights©2022 上海商虎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备案号:沪ICP备2023034319号-1